“棉田每年要做6次植保,有廣闊的操作空間。目前,哈密市采用無人機植保的棉田60%以上都是我們團隊做的。除瞭棉田,我們還對小麥、哈密瓜及大棗等做無人機植保。”戎夢雅說。

戎夢雅:讓夢想在藍天下綻放



兩個“務農”的河南人

如今,曲建民的紅棗種植基地已成為農墾第十三師紅星二場的示范點,經常會有觀摩團、考察團前來取經。



曲建民心有不甘。他根據自己在老傢種植蘋果的經驗,嘗試著改進種植技術。“其實我的經驗很簡單,就是堅持使用農傢肥,不用化肥,終於有部分棗樹存活瞭下來。”曲建民說,這主要是因為農傢肥裡含有多種微生物,一方面可以使土質更加疏松,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地的底溫,起到保暖作用,棗樹在冬天就不容易凍死。不僅如此,長期使用農傢肥還讓曲建民生產的駿棗個個粒大圓潤、肉質飽滿、口感細膩。

□本報記者任愛熙馬鴻鈞哈密日報記者安艷文/圖

她自稱是“來自河南的哈密人”。出生於開封尉氏的戎夢雅,2003年跟隨父母來到哈密,並在哈密完成瞭初中、高中學業,2015年從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後,回到哈密。

1999年,他舉傢從河南移居哈密。作為哈密最早種植駿棗的農民之一,他憑著勤勞智慧和對果樹種植的熱愛和執著,在林果種植、銷售方面取得瞭突出成績,被哈密市總工會授予“哈密大棗密作師”稱號。

在哈密,眼下正是棉花、大棗、小麥等作物生長的黃金期,也是河南籍創業青年戎夢雅最忙碌的月份。“從英國畢業之後,我就回到瞭傢鄉哈密,經營自己喜歡的植保無人機。植保無人機不僅能幫助務農的父母,也能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新科技帶來的便利。今貨車行車記錄器年,我們團隊無人機植保面積累計已達20多萬畝。”戎夢雅說。

大車專用4錄行車紀錄器SourcePh" >

今年4月份,戎夢雅成立無人機飛防聯盟,解決部分“飛手”打藥技術不穩定、無法辨別真假農藥等難題,以此強化“飛手”的技術能力和水平,保障植保無人機的效益及農戶的增收。“目前,我們已經培訓‘飛手’60多人,在旺季,他們的月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。”戎夢雅說。

伊州區大泉灣鄉黃龍崗村棉農蘭自立有1000多畝棉花地。“過去靠拖拉機攜帶噴霧器搞植保,掉頭轉彎時容易帶落棉桃,而無人機植保的損耗率為零。按去年的收購價算,使用無人機植保一年能增收15萬元。”連續兩年請戎夢雅團隊負責棉花植保工作的蘭自立說。



在哈密湛藍的天空下,植保無人機承載著這個河南女孩的創業夢想,也承載著她對第二傢鄉哈密的熱愛,她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廣大農民服務,也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。曲建民:能種會銷的“哈密大棗密作師”

密作,即哈密的作品。“作”,手藝的意思。隻有秉持真正的工匠精神,其產品才能稱之為“作”。密作表達瞭哈密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代表著堅定、專註、踏實、嚴謹。

來自三門峽市陜州區的農民曲建民,就是一位在哈密頗有名氣的“哈密大棗密作師”。

一次陪父親逛農機展時,精巧的植保無人機吸引瞭戎夢雅的目光。“第一次看到植保無人機,我就有瞭買一架回來試試的想法。”戎夢雅說,父母在哈密市承包瞭4000畝棉田,每到打農藥的時候,就要雇人雇拖拉機,不僅成本高,而且對作物的損傷大,而無人機打藥不會傷害農作物,效率高,這要做起來瞭,肯定有大市場。2016年初,戎夢雅去深圳學習無人機專業,同年5月,她和哥哥購買瞭第一架無人機,開始瞭無人機植保創業。兄妹倆劃出一片試驗田,將其分成幾個區塊,分別測試不同濃度的藥,尋找藥效最好的方案。經過反復試驗後,最終初步確定藥水的用量、無人機飛行高度等。

他與棗結緣是在2003年,當時他種植瞭30多畝駿棗,可惜幾年內,大多數棗樹都凍死瞭,僅有少數存活。

近年來,不少河南農民來到這裡,借助現代農業技術,用自己的智慧、勤勞,在哈密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、放飛夢想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,為哈密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用農傢肥比化肥要麻煩,成本也高,但曲建民這些年一直堅持著。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曲建民深諳一個道理:土地要養,不能隻是索取,使用農傢肥是在養棗樹,也是在養土地,土地養好瞭、養肥瞭,它自然會用累累碩果回報你。

提起哈密,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會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。其實不然,上天所賜的獨特的地理位置,也給這裡帶來瞭豐富的農業發展條件。僅山南的哈密盆地,現有耕地面積就有21.77萬畝,可耕地達140萬餘畝,可開發利用的荒地達560萬畝。而且這裡日照非常充足,全年日照時數超過瞭3300小時。光熱資源豐富,加上晝夜溫差大,宜於作物儲存能量,非常有利於作物生長,哈密瓜、葡萄、大棗等特色農產品正是仰賴於此而以獨特品質飲譽國內外。這裡還有地表水(主要靠天山降雨、降雪)和地下水(源於天山冰川融化)可資灌溉。

他還改變瞭當地的紅棗銷售模式。他沒有像大部分人那樣把棗直接賣給外地老板,而是借助網絡平臺,通過微信朋友圈、QQ群等推廣銷售。借助網絡平臺,他的大棗已銷往山東、湖南、廣西、福建、黑龍江等多個省份。

掌握瞭植保無人機技術要領,戎夢雅和哥哥便成立瞭新疆龍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。“2016年忙瞭4個多月,我和哥哥在哈密周邊地區作業7萬多畝。”戎夢雅說,但每傢土地的情況都不一樣,土肥情況不一樣,打藥的濃度就得跟著變,所以植保無人機的“飛手”不僅要懂得飛行知識,還必須因地制宜。

手機App系統展示
arrow
arrow

    sitheackit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